听劝真火!
听劝、我听劝、听劝版、听人劝!
做最听劝的官方!
“听劝”卖爆8万台!
小米真听劝啊!
12306听劝了!
网易云音乐推出“听劝版” !
海尔集团周云“听劝”!
理想i8“听劝版”来了!
捷达VA7 听劝版来了!
听劝!一次搬家,救了3条命!
反诈劝阻要“听劝”!
沈阳大东打造“听劝”工作机制!
“听劝”的副市长为何获好评!
常怀“听劝”之心!
这届政府太听劝了!
真想做个我听劝平台,如听劝版知乎,主打经验、测评、互动!
“听劝” 现象的走红,本质上是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话语权崛起与品牌年轻化转型共振的结果。在于其顺应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打破了话语不平衡,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他们渴望被倾听、被理解,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所重视。
听劝为什么火,企业品牌怎么听劝:
一、听劝为什么火?
(一)用户主权觉醒与参与式文化;
年轻一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品牌灌输,而是渴望成为品牌决策的 “共创者”。社交媒体的普及让用户能实时表达需求,例如抖音、小红书上的 “听劝式笔记”,从旅游攻略到产品设计,用户通过 UGC 内容构建起 “云端会客厅”。这种参与感带来的情绪价值,让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从交易转向情感联结。
(二)低成本流量裂变的密码;
品牌采纳用户建议后,用户会自发进行二次传播,形成 “自来水” 效应。例如饿了么采纳网友建议邀请蓝盈莹为 “必赢官”,并赠送全年外卖红包,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实现亿级曝光。这种 “用户提案 - 品牌响应 - 全民传播” 的闭环,以极低成本撬动了巨大流量。
(三)品牌信任的重构路径;
在信息过载时代,用户对传统广告的信任度下降,而 “听劝” 通过透明化的互动建立信任。海尔将用户吐槽的 “洗地瓜需求” 转化为产品创新,推出定制洗衣机,不仅解决痛点,更用 40 年坚持证明 “用户声音是第一标准”。这种 “把不合理变成超实用” 的能力,让品牌从冰冷的制造商变为用户的 “贴心伙伴”。
(四)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加持;
国家 “以旧换新” 等消费刺激政策(如 2025 年超 2.8 亿人次申领补贴)加速了品牌与用户的互动需求,而智能手机、移动网络、 AI 技术等普及则让快速响应成为可能。两者结合,推动 “听劝” 从营销噱头升级为战略级运营工具。
二、企业品牌怎么听劝?
(一)建立立体化倾听网络;
全渠道捕捉声音:在微博、抖音等平台设置关键词监控,通过客服系统、用户社群(如岚图的 “用户共创委员会”)收集反馈,甚至高管亲自下场刷评论(如海尔周云杰每晚查看留言)。
分层级处理机制:将建议分为 “立即执行”(如包装调整)、“创意储备”(如联名 IP)、“战略参考”(如产品方向),避免陷入 “为了听劝而听劝” 的误区。例如绝味食品根据用户 “便宜好吃” 的诉求,推出 9.9 元爆品,同时保留高端产品线,实现精准分层。
(二)将建议转化为战略级创新;
从痛点到新物种:霸王茶姬针对 “喝奶茶失眠” 的吐槽,耗时 10 个月研发 “轻因・伯牙绝弦”,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技术,在保留茶香的同时降低 50% 咖啡因,开创 “低因茶饮” 新品类。这种 “问题即机会” 的思维,让用户抱怨成为技术突破的起点。
技术赋能创意落地:岚图 FREE + 投入 5 亿元完成 1366 项升级,其中 70% 源自用户建议,例如将华为智驾系统从选装变为标配,通过技术迭代实现 “用户要什么就造什么”。
(三)设计用户参与的闭环体验;
从建议者到布道者:京东邀请网友推荐的惠英红代言,不仅因 “红” 与品牌色契合,更通过 “惠英” 谐音 “会赢” 强化品牌联想,同时在广告中注明 “灵感来自用户 @XX”,让提案者获得荣誉感。这种 “高调致谢” 能激发更多用户参与。
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除现金奖励外,可提供定制化荣誉(如印有建议内容的产品)、参与特权(如参观工厂)。例如海尔为用户提供 “三筒洗衣机” 命名权,让其成为产品故事的一部分。
(四)打造人格化品牌 IP;
企业家 IP 破圈:雷军通过抖音直播、发布会金句(如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塑造 “亲民极客” 形象,其个人账号粉丝超 7000 万,成为小米最有力的品牌资产。这种 “老板即代言人” 的模式,让品牌决策更具温度。
高管团队集体出镜:海尔智家六大产业负责人集体入驻微博,通过直播展示产品研发过程,将企业组织架构透明化,形成 “海尔兄兄兄兄弟弟弟弟” 的式网络效应,拉近与年轻用户距离。
听劝为什么火,企业品牌怎么听劝?在这个信息透明、消费者主权至上的时代,品牌只有真正做到听劝,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品牌应该将听劝作为一种长期的经营策略,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